一般會進行焊后熱處理的原因是三個: 消除氫氣, 消除焊接應力, 改善焊縫組織和綜合性能。
焊接后氫氣處理是在低溫熱處理后, 焊縫未冷卻到100℃以下,一般加熱到200? 350℃, 保溫2-6 小時。
焊接后除氫的主要作用是加速焊縫的氫氣逸出, 這對防止低合金鋼焊接裂紋的發(fā)生具有重要意義。
在焊接過程中, 由于加熱和冷卻不均勻, 以及元件本身受到約束或施加, 在焊接工作后, 在構(gòu)件中始終會產(chǎn)生焊接應力。構(gòu)件焊接應力的存在, 可降低焊縫區(qū)的實際承載力, 產(chǎn)生塑性變形, 嚴重時造成構(gòu)件的損壞。應力耗散熱處理是為了降低焊接工件在高溫下的屈服強度, 從而達到松弛焊接應力。
有兩種常用方法: 一是整體高溫回火, 即整個焊接件進入爐膛, 慢慢加熱到溫度, 再保溫一段時間, 在空氣中或在爐內(nèi)冷卻。這樣, 可以消除 80%-90% 焊接應力。另一種方法是局部高溫回火, 即只有焊縫及其附近的熱, 然后慢慢冷卻, 降低峰值焊接應力, 使應力分布相對平坦, 從而部分消除焊接應力。
一些合金鋼材料焊接后, 焊接接頭會出現(xiàn)硬化的組織, 使材料的力學性能惡化。此外, 硬化的組織會在焊接應力和氫氣作用下引起損傷。經(jīng)熱處理后, 改善了接頭的組織, 提高了焊接接頭的塑性和韌性, 提高了焊接接頭的綜合力學性能。